前几天刷推的时候看到有人在讨论 @cysic_xyz , 我才突然意识到——好像最近一直忙别的,已经很久没认真看它到底在干嘛了。
结果一回头去补课,发现这项目的进展比我想得还猛,直接有点被“补课焦虑”砸脸。
简单讲一下我重新梳理后的感觉:
@cysic_xyz 不是那种只写概念、讲大饼的 ZK 项目,它更像是把 ZK 这件事拆开、拧紧、再重新组装的一套完整工业链。它把“ZK 证明的生成 + 验证”专门拎出来做成一层基础设施,就像是一个随时待命的“ZK 工厂”,谁来都能接单,谁用都能跑。
别看外面大家都在喊 ZK 多重要,但硬件这一层真正能做的人少得可怜。Cysic 不光做软件,还自己造芯片(C1)、造 ZK 专用设备(ZK Air、ZK Pro),甚至连 GPU SDK 也自己搞,再往上把去中心化 Prover 网络和自己的链全部整合进来——这已经不是项目了,是把 ZK 行业整个从底到顶重新铺了一遍。
它想做的事情也很直白:
以后所有跑 ZK 的项目,不需要自己折腾算力、不需要优化证明、不需要被硬件卡脖子——直接把证明丢给 Cysic,它们来全程跑,实时生成、实时返回。
说实话,这种“全链路把 ZK 工业化”的玩法,在我看来是很罕见的。
难怪社区老是在说它像是 ZK 版的 “NVIDIA + Akash + EigenLayer” 混合体。
最后我还特地找了一张图,把“ZK 专用设备努力跑证明”的样子做了个小梗图,想象一下就挺欢乐的:一群小设备在那里疯狂卷证明,像在开 ZK 办公室的夜班。
总之,今天算是系列补课的第一天,后面我会继续把 Cysic 的技术路线和生态拆开看看,顺便记录下修行过程。

3,982
19
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。除非另有說明,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,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。該內容僅供參考,並不代表 OKX 觀點,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,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。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,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。請閱讀鏈接文章,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。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。包含穩定幣、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,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。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,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。

